生儿子更省心?男性遭性侵的概率是女孩的2倍!

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自杀!看到这则消息的小编相当难以相信这是事实,因为他们的歌声那么动听,喜欢他们那么多那么多。怎么会就突然以这种方式来跟这个世界Say Goodbye?新闻铺天盖地的涌来,这时候小编才注意到,其实他的自杀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年的积蓄隐忍导致的。

他曾说过自己在7岁的时候就被一成年男子性侵,并且长达六年。而当身为警察的父亲着手调查,发现那名成年男子也是受害者,于是他们放弃了追究责任。只是这种被侵犯的伤痕却永久的烙印在了查特斯的心底,长时间依赖于药物酒精。终于,他还是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这段残忍的记忆。愿逝者安息,我们本不该再拿出来说。

只是因为这则消息,引起了小编对“男童被性侵”的关注。在我们大多数的父母或者说是大多数人眼中,仿佛只有女儿才会面对这些事情。并且都相信男童受到的侵害指数肯定是小于女童。并且就我们国内现行的法律法规都是如此认为:如果侵害者对男童下手,侵害者最多只构成猥亵儿童罪,最高服刑只有5年,但是如果相同的情况发生在女性身上,侵害者系奸淫幼女,以强奸罪从重处罚,一般情况即可判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让我们来看看如下报道:


刚才两个例子都是针对大孩子的,坏人应该不会招惹小孩子吧?

我们继续看:

亲人们,醒醒吧!罪恶之手伸向的范围和程度远超我们想象!

继续让数据说话,先是美国的:

2005年美国国家控制中心对全国的性侵情况做了一次调查和整理,结果发现全国超过16%的男性在18岁之前遭遇过性侵犯。也就是说每6个男性中,至少有1个在未成年以前曾经遭受过性侵。

很多人说那是在思想开放的美国的情况,那国内呢?小编也同样做了资料搜,答案是:同样严重!

2005年,中国广东省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做了《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抽样调查了广东省10-20岁的青少年。报告中指出,“青少年中男生的性危害防范意识较缺乏。无论是高中、职校学生,还是大学生,每100个男生中,就有二、三个有被迫的性行为,是女生的2.2~2.3倍。”

 查完数据,同样作为妈妈的我心情异常的沉重。为什么情况已经如此严重,却少有人关注和呼吁呢?

我想很多家有男娃的爸爸妈妈一定特别担心,迫切地想要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男娃,来远离这些恶人。

提防熟人

数据反复验证,超过8成的性侵是熟人作案。这也是很难被发现的主要原因。他可能是一个慈祥的老爷爷,也可能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还可能是从小看着孩子长大的阿姨。

因此除了要让孩子提防陌生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和孩子灌输:无论他/她是谁,都没有权利来触摸你的私密部位,只要有这样的行为就要和爸爸妈妈说。而当孩子告诉你的时候,你要100%的相信他。另外,建议父母通过《请不要摸我》《请不要亲我》等类绘本对年幼的孩子进行灌输。

不要让男娃的生殖器暴露在外面

除了不要穿开裆裤、不能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便外,还需要注意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建立一个健康的性观念,没有人对他的生殖器有特权!不管对方是谁,对所有“摸小鸡鸡”行为说不!

平时脑子里可以排查一下可疑对象 

虽说侵害者可能是任何人,但他们的一些行为迹象还是可以总结一二的:

他/她只喜欢和孩子待在一起,很少看到这个人有朋友或者妻子/丈夫;

他/她总是纵容孩子,允许孩子干其他大人不同意孩子做的事情;

他/她总是拿孩子的生殖器开各种玩笑;

他/她和你讨论房事的时候,会和你说要求自己的另一半打扮成孩子的样子;

他/她喜欢看孩子的各种暴露图片;

他/她总是要求和孩子有1对1独处的时间,并且以“帮助你孩子,补习功课”等理由。

从男孩受害者的情绪中发现蛛丝马迹

大部分受过性侵的男性是不会和别人说这段经历的,所以其实你指望孩子主动和你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仍能从他们的情绪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美国研究发现大部分男性受侵害者有以下两种情绪表现:

1. Overwhelming Feeling (令人难以应对的情绪)

这种情感包括:恐惧,愤怒,和羞辱感。由于大部分被性侵的大男孩都会非常恐惧会不会因为这一次侵犯自己就不再是“男人”了,因为这个社会对于“男性”需要“阳刚”捆绑了太多的价值观,这种经历会让他们怀疑自己,并且非常恐惧也无助。

愤怒是因为他会对这个社会的漠视而愤怒,特别是当其他人遇到类似问题而被“取笑”和说“小题大做”的时候。这种愤怒比因为侵害而造成肉体上的痛苦更具杀伤力。甚至会让很多男性主动选择不再去抗争,施害者也会借机告诉他,“你看,这个世界没有人会在乎你的。”

羞辱感,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脏”的,不配再和任何人发生性行为,甚至很可能会想把这种痛苦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因而从一个受害者转变成为施害者。

通过这些情绪描述,我们可以推断出,如果一个孩子在某一段时间内突然性情大变,让你感觉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那么就应足够引起你的警惕了。

2. Confusion (迷茫)

造成这种迷茫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性侵者”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坏人”长得太不一样。他/她可能是孩子的好朋友/亲戚/老师,会用“爱”来绑架孩子,说这些行为都是为了表达对他的爱。因为“对”与“错”世界观崩塌式的考验,会让孩子陷入无尽的迷茫。

他会自己盘算“说出来”到底值不值?而大部分的男性受害者都不会说,为了保证家里的平静不要因为自己一个人而被打破。

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最近老是放空式地思考人生,非常地迷茫,有些话说到一半又欲言而止,不妨和他聊聊。虽然他只有极少的概率会告诉你真心,但是至少要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父母愿意跟他分享心事。

打消我们对“男性被性侵者”的6大迷思

迷思1:男性不可能被性侵,如果是,那就说明他本身不是“真男人”?

解读:是否会被性侵和他是不是阳刚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儿童时期遭受过性侵也不代表他未来就不能胜任男性的社会角色,而且和他的性取向没有任何关系。 

迷思2:如果一个男孩在遭受性侵的时候很享受,那么就不构成性侵?

解读: 性体验给人带来的愉悦和是否构成性侵不存在任何关系。很多人会对男孩子说“得了便宜还卖乖”之类的话。正是这种价值观存在,更多的施害者才如此心安理得。很多男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纯粹是被成人利用来满足自己的性需求。

迷思3:性侵对于男孩子的伤害要小于女孩? 

解读:大部分的研究都发现,性侵对于孩子的伤害是一样严重的,不分男女。甚至研究发现,性侵对于男孩的伤害更大,因为社会的压力让他们不愿意说出来,即使一些有勇气的人说出来了,多半还会遭受到耻笑,甚至有父母说,“你需要忘记这些,让自己变得更阳刚坚强。”这种世间漠视的态度,会让男孩子更加感觉孤立无援。 

迷思4:只有同性恋才会去性侵男童? 

解读:研究发现,大部分侵害男性的施害者是“异性恋”并非“同性恋”,而且大部分是已婚。性侵的很多原因和“性”本身并没有关系。很可能跟他/她生活过于压抑有关,这些人在原本的社会环境中找不到存在感,导致“控制欲”上升,从而去侵害男童。 

迷思5:如果男孩被另外一个男性性侵,那么他以后一定是同性恋? 

解读:性取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形成过程,有一部分被受害者会对自己的性取向产生疑惑。但是,一个男生的性取向和他有没有受过性侵没有任何关系。 

迷思6:男的被女的性侵,那是他的幸运!如果他没有感觉,那就是他有问题! 

解读:有这种想法,只能说是对于男性的另外一种偏见。任何在性还未成熟的情况下的侵害,都会对受害人的身心造成伤害。而且这种伤害是具有长期杀伤力的,比如男子在成年之后择偶时候的不自信,对性生活的抵触,不知道如何承担一个父亲的角色等。因此无论是男童还是女童,父母对于侵害都应该是零容忍。

您可能还喜欢...
妈咪的甜点坊 教你做提拉米苏

提拉米苏(Tiramisu)是一种带咖啡酒味儿的意大利甜点,由马斯卡邦尼奶酪、意式咖啡、手指饼干与咖啡酒/朗姆酒制成的。

6个小游戏 激发宝宝想象力

亲子游戏的互动性要选择适合宝宝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兴趣,不同阶段的宝贝具有不同的游戏需求和智能培养。以下几种亲子游戏可以激发两岁以上宝宝的想象力,爸爸妈妈们不妨来试试。

如何机智应对宝宝的“为什么”?

面对“好奇宝宝”的十万个为什么,每个爹妈都会有焦头烂额想找救兵的时候,要怎么应对才更好呢?

不要小瞧孩子做手工 动手能力超强

伟大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孩子开始进行“书写”等精确动作之前需要长期的铺垫和准备工作。例如为孩子开发的教具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锻炼他们的双手,提升手脑之前的协调性。

这几句话最伤害孩子 千万别说!

由于认知有限,孩子无法判断你话语的真伪,更不懂什么是父母的气话,TA只是害怕父母不要自己,害怕吃多了东西自己会被毒死,害怕被妖怪抓走……用脚趾头想想都会知道,长期受这种惊吓的宝宝长大后一定不会是个勇敢

暑假来临 孩子痴迷电视怎么办?

暑期来临,很多宝宝爱上看电视,专家提醒,宝宝看电视时间太长不但会损伤视力,也不利于智力发育。那么有哪些方法改变“电视娃”呢?下面小编就告诉您3个小妙招。

溺爱孩子的十大表现

爱孩子是每个家长都会的,但是有些家长分不清什么是爱,什么是溺爱,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下面小编就告诉您溺爱的十大“典型”表现,看看你有吗?

增长孩子智力 常吃8种食物

幼儿的智力发育与幼儿的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营养补得上宝宝才更聪明。那么宝宝吃哪些食物会更有利于智力发育呢?下面小编就为您盘点一下。

巧妈妈推荐:自制薯条卫生又安全

大多数人都非常喜欢吃薯条,外面买的嫌油反复炸不够卫生和安全,自己不会做,怎么办呢?其实,薯条做起来很简单,不信你看完就学会了!

孩子入园前 一定要学会6件事

再过2个月左右,又要有一批小宝宝迈着小步子进入幼儿园了。与其到时候再来担心,不如现在就开始做好准备。提前培养孩子这6种能力,让她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版权所有 © 2021 愉悦妈妈 - 京ICP备13030198号-4